作者:严瑶(鹰潭市逸夫小学)
心存希望,眼含星光,一路向前,梦想终将绽放!
——题记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灵魂的工程师……”原先听到这些对老师的夸赞,总会有些诚惶诚恐,我何德何能配得上这般赞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对这些话慢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实,每句赞美背后都是沉甸甸的责任、使命与担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场修行,修行学生,也修行自己。任教近十年,问我在这段修行中感悟最深的是什么?那就是在躬耕杏坛的同时,更要在学生心田播撒希望的种子。
希望,犹如寒冬的暖阳,又好似黑暗里的明灯,给予我们慰藉,带给我们光亮,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人生正是因为有了希望,才绚烂多彩,才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没有了梦想,没有了希望,那人生会是多么寂寥,多么空虚啊!所以那两张“空白卡片”才显得分外刺眼,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那年我刚来逸夫小学,接管五(5)班,由于年年换老师,这个班级缺乏凝聚力,孩子们没有任何规矩可言,真可谓“散兵游勇”。纪律不好,环境也差,地上垃圾随意制造,实属脏乱差的典型,这给我带来了不少挑战。为了尽快改善学生精神面貌,我先从改变班风开始。制定班规,改变环境,树立主人翁意识。经过大刀阔斧的整顿,班里绝大多数孩子都开始有了改变。但总有几块“顽石”屡教不改,冥顽不灵,其中最顽劣的非小熙和小轩莫属。
小熙是个相对沉默寡言的孩子,最开始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问她什么问题她都不理不睬,几乎人人都在说她的“坏话”:喜欢乱拿别人东西,喜欢惹是生非,喜欢顶撞老师……有时她像一座孤岛,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人愿靠近;有时她又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旦惹得她不高兴,就会立马爆炸。而小轩却正好相反,高挑壮实的身体里有颗幽默风趣的心,像孩子王一样,深受大家的欢迎。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和行为,上课开小差是“家常便饭”,不仅自己不听,还要拉着周围的同学一起讲话。并且总是做出些出格的举动:上课打扑克牌,兜里携带香烟……孩子们三天两头向我打他的小报告。
他俩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个冷若冰霜,对什么事物都置之不理;一个热情似火,拉帮结派,搞得班级乌烟瘴气。我一遍遍耐心地提醒,一次次严厉地鞭策,却总是“碰壁”,找不到“良方”,令我头疼不已。
为改善环境,装点班级,也为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我设计了一面“心愿墙”。那天,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心愿卡,并要求孩子们写完后交给我,却迟迟没有收到他两人的卡片,经过我再三催促,小轩才磨磨蹭蹭地交给我,卡片上除了姓名没有任何其他字迹。不出所料,小熙也是一张空白卡片。他们一脸平淡地看着我:“我没什么心愿,不会写!不想写!”看着他们黯淡无光的表情和这两张格外醒目的空白卡片,我陷入了沉思:“正是追梦的年纪,怎么会没有梦想呢?”“一定要走进他们的内心!”我暗暗下定决心。
课下我主动联系了小熙的家长,询问了孩子的情况,了解到孩子的父母一直在四川省打工,常年不在家,平时由外公外婆照顾,老人喜欢打牌,平时疏于管教。但班里留守儿童也不少,为什么唯独她会这样呢?肯定还有不为人知的原因,我又多次找她聊天,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尽量轻声细语,真诚地看着她的眼睛说话,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但我发现她慢慢也会有些回应,渐渐地她愿意敞开心扉,向我诉说原委。原来,爸爸妈妈去外地打工带了她的姐姐去,她不明白为什么不带她一起去,是不是父母不爱她了?独爱她的姐姐。她还感觉班里的其他同学排挤她,老师也不喜欢她,索性就跟所有人对着干。看着她难过的表情,我的心情也沉重起来。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关注,渴望被爱,但往往又因为太过稚嫩没办法理解大人的苦衷,没办法明辨是非。我轻轻地拍了拍孩子的肩膀温柔地说:“我很高兴你能告诉我原因,班里如果没什么朋友,老师愿意成为你的第一个朋友,有什么悄悄话来找老师说一说。”孩子腼腆地点着头,绽放出久违的笑容。这次交流过后我给她换了座位,让她坐在前排,还给她安排了一个乖巧的同桌。接着,我在班级开展了“爱自己、爱他人”主题班会,让大家试着发现自己和别人身上的优点,接纳小熙。之后,联系了小熙的母亲,和她袒露了孩子的心里话,并让他们平时多跟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孩子的日常表现我也会时常告诉他们。家校共育,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
慢慢地,我发现小熙变了!变得比之前活泼开朗了,变得更爱笑了。有人需要帮助,她不再袖手旁观,而是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有时会和我说上几句悄悄话,班里也交到了几个好朋友。她的眼里开始有光,虽然学习基础薄弱,一时没办法跟上,但通过重新审视亲情,收获了友谊,生活又点燃了希望。
听说小轩家里开餐饮店,就在学校附近,我专程进行了一次家访。原来他母亲的店就开在赣东商城路口的巷子里,那里是一片喧哗的台球场,周遭都是鱼龙混杂的社会青年,这里常年弥漫着烟酒的气息,难怪孩子会沾染到不良的风气。她的母亲也反映由于开店的缘故,经常没办法监督他的学习,放羊式管理,导致他的行为习惯很难约束。我给孩子母亲指出了环境问题,并让他们严加管教,多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改掉之前的陋习。虽没办法让他们拥有“孟母三迁”的魄力,但这次家访给他们敲响了警钟。我知道这远远不够,有时改变不了环境,只能改变自己。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合理挖掘利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经过我平时的观察,孩子很喜欢唱歌,学校组织的红歌比赛,我选他当了班级主唱,这件事上他表现得格外积极,别人眼里单调而枯燥的反复排练,却让他倍感欣喜。第一次上台他显然有些紧张,唱的有些颤抖,动作也有些僵硬,但舞台上的他没有了平时的玩世不恭,变得一本正经,我知道他尽了力。一下台他就迫不及待地来问我:“老师!老师!我的表现还好吗?”看着孩子满脸的期待,我也毫不吝啬,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竖起了一个大拇指,他竟然开始害羞,抓耳挠头地笑着,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许久没有夸过他了。我还发现孩子的嗓音浑厚,读起书来铿锵有力,所以学校组织的朗诵比赛我也让他积极参与。次数多了,他竟会主动要求参加活动。六一文艺汇演需要背诵大量内容,他也丝毫不懈怠。
慢慢地,我发现小轩也变了!变得比之前更懂事了,变得更守规矩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我交给他的任务,他总会积极完成,不再应付了事。有的时候还能充当知心“大哥”,主动调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树立了信心,收获了勇气,生活又重拾了希望。
六年级重新布置“心愿墙”的时候,他们都默默地写下了自己的心愿。小熙像一只雀跃的小鸟,拿着卡片飞到我身边悄悄地对我说:“严老师,您知道吗?我爸爸妈妈同意下个学期让我去他那里了!他们说只要我努力学习,就满足我一个心愿。”看着孩子盈盈的笑脸,我也忍不住替她开心。只见她卡片上写着:“我想要考出好成绩,去爸爸、妈妈、姐姐那里。”小轩将“我想当个歌手,成为明星。”的心愿卡交到我手上时,我不禁莞尔,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想要实现这个梦想可要努力学习,增长本领哦!”他坚定地点了点头。梦想不分大小,只要有梦,就是难能可贵的,就会产生不竭的动力。
为了给每个孩子心中播撒希望的种子,让整个班级都充满生机与活力,我先引导学生收集了抗战时期的英雄、新时期的先锋人物、新时代好少年的故事。之后又让学生们寻找班级里的“小先锋”,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有学习优秀的,有劳动积极的,有乐于助人的,还有多才多艺的……以他们为榜样,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平时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鼓励,就会多一分希望。我发现通过努力,整个班级有了生命力,班级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
他们毕业后的几年里,我不断收到好消息,孩子们都没忘记自己曾经许下的心愿,都在努力地成长。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小轩的母亲和我分享了孩子在三中的表现,他被选拔为朗诵员,参加了区里的短视频拍摄。孩子褪去了些许稚气,俨然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立德树人,根植梦想。郑音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一书中写道:“师者,当怀一半诗心,一半匠心。诗心是仰望星空,匠心是脚踏实地;诗心是提升境界,匠心是印证境界;诗心是致其广大,匠心是尽其精微;诗心是向美而生,匠心是让美成真。”在教育的这片沃土上,我怀着崇高的理想信念,用诗心给孩子们播种希望,唤醒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内心深处的自尊与自信,让他们追逐自己的梦想,其实就是在指引他们向美而生,我秉持着初心,用匠心努力耕耘,静待这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破土而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芳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