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丽娟(鹰潭市逸夫小学)
摘要:科学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写作信心,也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关键。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在实际的运用中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写作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分类指导训练
引言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目前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归根到底是学生面临的写作问题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上,引入分类指导训练策略,对学生的写作学习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能快速突破自己的写作学习困难,提高自身的习作能力,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改善学生的不良写作情绪与写作习惯。在写作训练中,学生一般可以将语言知识通过书面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进而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传统写作教学模式给学生的写作学习带来了较深刻的影响,学生的写作问题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因材施教理念下对写作教学指导方法进行优化,让学生根据自身现有的语言表达水平,合理地组织书面语言,根据自己的写作构思,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让学生不再有写作方面的学习烦恼,同时也使其通过高质量的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
一、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加强分类指导训练的意义
分类指导训练是一种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对其分别采取不同训练方法,让学生各自获得不同程度发展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分类指导训练法,具有很好的教学意义。第一,教师开展在写作课堂中开展分类指导训练活动,改善了一刀切教学模式留下的教学弊端,不再将学生全部纳入相同的整体中,而是要关注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在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第二,教师在分类指导训练中,为突显学生的学习个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使其更快速地进入有话想写、有话可写的状态,根据自己的灵感,展开创造性的写作。第三,分类指导写作训练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散自己的思维,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利用各种写作技巧,克服自己遇到的写作困难。在学生长期参与分类指导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会不断积累重要的写作经验,有利于学生弥补自己以往在写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如今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就可以将分类指导训练方法融入写作教学,让学生掌握好书面语言组织与表达的技巧,提高其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写作学习中获得较佳的学习成效。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指导的现状
(一)关注共性,忽略个性
有的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忽略了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个性问题。共性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个性问题是少数学生遇到的问题,甚至不同的学生会各自遇到不同的学习问题。这反映了写作教学中依旧留有统一化教学的痕迹,个性化教学理念的运用尚显不足,导致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作文知识时,难以让学生针对性地纠正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不足之处,导致学生的作文学习实效不佳。
(二)方法陈旧,比较单调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能时,需要依靠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然而与阅读教学相比,教师对写作教学创新方法的教学研究力度不大,导致现行的写作教学方法依旧具有陈旧性的特点。比如,教师依旧注重让学生阅读写作范例,让学生模仿写作范例的写作技能,这种僵硬化的写作方式难以发挥实际的教学效果。也有的教师缺乏多元化教学观念,所运用的新教学方法没有改变传统作文课堂的教学束缚,导致统一化教学模式依旧对现下的语文作文教学产生影响。
(三)写作教学评价不足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锻炼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不重视教学评价,每当小学生写完作文后,都是简单点评几句就完事了,运用诸如“写的不错”“继续努力”等词语评价学生,小学生无法认识到自己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也不能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创新。还有的小学语文教师不给小学生自主权,小学生不能参与课堂评价,只能被动学习。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加强分类指导训练的策略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加强观察力的写作指导训练
有些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观察力,也缺少观察生活的经历,因此没能从现实生活中搜集丰富的写作素材,导致他们写出来的文章与实际生活脱轨。教师在推进分类指导训练时,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观察身边的生活环境,捕捉各种独特的生活现象,积累丰富的生活化写作素材。有的学生还可从中受到启发,产生特有的写作灵感。为了让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可在分类指导写作训练中,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的方式,掌握积累生活化习作素材的技能,学会将生活化习作素材融入自己的写作。例如,在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生活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掌握好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主动探究这一写作问题:如何才可以灵活处理生活化写作素材,写出高质量的观察日记。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观察的对象。比如,有的学生选择观察蚂蚁的生活,有的学生选择观察盆栽里花朵的生长过程,还有的学生选择观察小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观察对象、观察方式不同,记录下来的观察内容也就不同,收集的写作素材也显然不同,这意味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内容,写出一篇个性化的文章,有利于改善传统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内容千篇一律的问题。
(二)根据学生不同关注点,指导学生展开个性写作训练
小学生在相同的写作主题框架下,关注的侧重点不同或者方向不同。教师要在作文课堂上对学生加强分类指导训练,就要树立差异化教学意识,对学生展开个性化的写作训练。例如,在《习作:“漫画老师”》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先提问学生:“如果你要画一个漫画形象的老师,那么你会着重关注老师的哪个特点来绘画出自己印象中的老师?”不同的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会更关注教师的笑容,如和蔼的笑容,在描绘漫画教师的形象时,会倾向于描述一个具有和蔼笑容的教师。有的学生会更关注教师的外貌,会客观地从教师的头发、五官等方面入手描绘这位漫画教师的形象。还有的学生会更关注教师的某个动作,于是在描绘这位教师的漫画形象时,可以描绘正拿着粉笔在黑板上板书的教师形象,也可描绘一个正在做手推眼镜动作的教师形象。在具体对学生的写作学习进行分类指导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关注点展开联想,选择一两件可以突出这一漫画教师形象的事情进行书面的语言表达,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水平。
(三)开展读写结合,实现以读促写
读写不分家。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在以往的语文课上,阅读和写作是分开的,限制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鉴赏。新时代下,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的强化,打好写作教学的基础。很多课文都是语言文字的典范,其中不乏名家的作品,充满真善美的语言张力和思想魅力,教师应该紧紧依靠课本教材,深入钻研每一篇课文的语言特色、结构方式、思想内涵,并结合具体的文章、段落、句子、词语等,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扩写、缩写、改写。教师要通过写作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语言方面的短板,感受名家深厚的语言涵养和文字技巧,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很多课文都是要求学生背诵的,其出发点也是通过背诵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味能力,从而达到比阅读和朗读更进一层的理解和感悟,归根结底也是为了给写作教学打好基础。这一点需要教师深入领会,并在尊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背诵要求,丰富背诵内容,以促进读写结合。
(四)注重启发学生想象力,优化写作训练分类指导方式
在写作教学中融入自己想象的内容,这是学生提高自身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诀窍。因为一篇富有想象力的文章,会让文章内容显得更加生动,更能激发人的阅读欲望,给整篇文章增色。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指导中通常会注重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设计写作思路,组织书面语言,完成一篇高水平的文章。例如,在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教师可围绕“未来的地球环境”为写作主题,对学生展开分类指导的写作训练。教师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地球环境”的写作主题下展开个性化的想象:“在你的想象中,地球环境会变成什么模样?地球环境为什么会变成那般模样呢?”这一写作训练问题以未来为指向,刺激学生的想象力,能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未来的畅想,联想未来地球环境的发展状况。当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展开写作时,可以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写作内容时,要进一步推进分类指导写作训练教学的开展。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写作评价,了解学生所想象的内容是否存在脱离现实的问题。若是学生的写作内容存在这一问题,教师则可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纠正这方面的问题。对此,教师可加以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写作教学中分类指导的有效性。
(五)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写作训练同样需要一定的技巧,例如排比句的应用,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外貌描写等等,教师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写作的有效方法从而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从外貌、性格以及行为等多个方面,对不同的人物进行描写。让学生掌握能够增加文章可读性的方法和技巧。
结束语
总之,分类指导训练成了小学语文教师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关键手段,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观察力、加强口语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融合发展、开展差异化教学、加强读写结合模式下的写作训练等方面入手,提高作文课堂中的分类指导训练效果,并且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叶玲.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究[J].小学生作文选,2017(3).
[2]卫淑亚.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新作文,2019(4).
[3]唐秀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0(2).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