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791-86849968 ∣ 广告热线:0791-86890976 ∣ 投稿邮箱:edujxnews@126.com
您当前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 > 普通高校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学生宣讲团赴于都开展文明实践

2023-09-15来源:大江网编辑:徐超作者:侯梦伟、方欣羽、杨嘉欣、陈佳俊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侯梦伟、方欣羽、杨嘉欣、陈佳俊报道:“能够在革命圣地开展‘多彩课堂’和理论普及宣讲活动,既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也是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使我更加坚定了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景德镇陶瓷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学生宣讲团赴于都文明实践服务队的成员路芸风说道。日前,来自景德镇陶瓷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学生宣讲团的10名大学生前往革命老区江西省于都县禾丰镇陂角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打造“多彩课堂”和“理论微宣讲”,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队员在于都县禾丰镇陂角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理论微宣讲

  除了多彩课堂和主题宣讲外,实践队还组织开展了走访革命遗址、参观纪念馆、红色经典诵读、重走红军小道、美术作品创作等主题活动,从红色文化中感悟党的苦难与辉煌,自觉做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长征精神的弘扬者。

  理论普及宣讲,在学思践悟中强化使命担当

  “您家里孩子都在身边上学吗,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还多吗?”“咱村里的红色资源很丰富,前来这里参观的游客多吗?”“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哪些变化让您最开心?”在于都县禾丰镇阪角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实践队员们在宣讲开始前与村民们亲切交流。

  实践队员开展理论宣讲

  了解了村里的实际情况后,队员们聚焦老百姓重点关注的“生态文明理念”“文化建设”“三农政策”“医疗卫生”“党对革命老区的教育扶持政策”等开展理论普及宣讲,将在革命老区的所见所闻和实践感悟转化为宣讲的鲜活素材,让受众愿意听、听得懂、能领会,助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宣传普及。“能够在革命圣地开展宣讲活动,既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也是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使我更加坚定了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实践队成员路芸风说道。

  关爱留守儿童,在多彩课堂中传递教育温情

  实践队依托革命老区深厚的红色文化,精心设计音体美兴趣课堂,打造了一个集思政音乐、陶瓷理论、陶瓷手工、户外拓展于一体的“多彩课堂”。课堂上,队员们向孩子们分享红色故事,讲解陶瓷基础知识,教授泥条盘筑、手捏成型等传统制瓷工艺,和孩子们一起唱红歌、跳舞,让村里的孩子们在丰富的互动体验中收获成长、陪伴和关爱。“于都是一片红色热土,万里长征从这里出发,这里蕴藏着深厚的红色文化。我们在发扬红色文化的同时,还在课程里加入了陶瓷、音乐、舞蹈等元素,想让这里的孩子们体验更加多彩的文化,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实践队员方欣羽说道。

  实践队员和当地孩子们一起展示手工作品

  重走红军小道,在古木竹海中体验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小道位于于都县祁禄山镇金沙村,是迄今为止长征沿线保存最为完整、最原生态的红军长征小道,全长19.34公里。“重走红军长征小道,让我进一步理解不忘‘来时路’,走好‘今后路’。未来,我会将长征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努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实践队成员吴昶在走完红军长征小道后感慨道。成员们追随革命先辈的足迹,来到金沙村徒步体验红军小道,瞻仰小道上保留的思源井、登贤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五军团总军医处等革命遗迹遗址,追忆红军战斗艰辛历程,感悟理想信仰的力量。

  实践队重走红军长征小道

  发挥专业特长,用瓷画作品传承红色基因

  返校后,实践队成员历时一个月,结合实地寻访调研的所看所听所想,发挥美术专业特长,从中国书法、剪纸、陶瓷等传统文化中吸取创作灵感,融合釉上新彩、雕刻等美术工艺,创作了28幅“红色走读”实物作品,以瓷板画的形式将红军长征途中使用的物品、感人事迹及发生的重大事件展现出来,深入探究红色故事背后的革命精神,创新红色故事的现代表达方式,用红色作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无论是学习调研、重走红军小道,还是理论宣讲和多彩课堂,都让我收获到了成长和启迪。”实践队员杨升升深有感触。

  近年来,景德镇陶瓷大学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团、党的二十大精神学生宣讲团多次组建实践队伍,深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开展理论普及宣讲和留守儿童支教活动,除了宣讲和支教,实践队员还在当地画起了墙绘、做起了调研,借助社会实践平台为乡村振兴助力。这是学校依托学生宣讲团打造的“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品牌项目,也是景德镇陶瓷大学学子前往乡镇村打造“多彩课堂”和“理论微宣讲”,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和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新闻热线:0791-86849968
广告热线:0791-86890976
投稿邮箱:edujxnews@126.com
江西网警在线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红盾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