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91-86849968、86849626 ∣ 投稿邮箱:edujxnews@126.com
您当前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教育资讯

高校专业调整忌“新瓶装旧酒”

2025-02-06来源:人民网编辑:吴宣作者:

  近段时间,国内多所高校迎来新一轮专业调整潮。有些学生无意间成了所学专业的“绝版毕业生”,有些则成为新增专业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此轮调整中,“智能+传统工科”成为新设专业的典型模式,催生了数字经济、智慧工程等一批热门专业。这当中,也不乏高校把旧专业加上“智能”二字,简单包装一下就“闪亮登场”。比如,把机械设计工程专业改叫智能制造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改叫智能建造专业,医疗信息系统化技术专业改叫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等等。

  这种“新瓶装旧酒”现象,暴露出部分高校急于“占坑”的心理。毕竟,新名词可以让专业显得“高大上”,看起来更“吸睛”,更利于招揽生源。而且,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培养往往会有一些支持政策,如果能抢先一步设置新专业,也意味着可能在资金扶持、学科建设以及项目、平台等方面获得更多资源。

  专业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石。由于专业设置或多或少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高校为适应社会需要,对所设专业进行动态调整,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急功近利赶时髦,扎堆“上新”蹭热度,反而与专业调整的初衷背道而驰。

  应当看到,那些“新瓶装旧酒”专业,在师资、教材、课程设置、教学设备等方面大多缺乏必要的积累,无法支撑新的学科建设,也就很难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甚至会误人子弟。学生扛着新专业的名号进入社会后,如果无法胜任实际工作,反而会影响高校口碑。另外,行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短时间内涌入大量毕业生,也容易引发同质化竞争,造成新的就业压力。

  所以,无论从满足社会需要,还是从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高校都应立足自身办学定位和现有条件,科学理性地作出选择。如果确定要对某些专业进行调整更新,首先必须在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保障等方面作出系统化安排。

  比如,在课程设置上,要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趋势,把学生将来可能用得上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搬进课堂;在师资培养上,要推动教师更新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增强他们对科技前沿的感知能力和多学科融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评价上,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强化评价结果应用,构建起与新设学科和专业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总之,高校调整专业,不只是名字的变化,更是教学理念、培养模式、管理机制的深层革新。让“新瓶”装上“新酒”,才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好酒。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江西网警在线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红盾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