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 吴庭芳、程 甘)3月4日下午,南昌工学院团委在学生党团活动室举办“学雷锋树新风,志愿服务暖南工”专题雷锋精神研讨会,通过沉浸式教育、多元互动研讨等形式,推动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南昌工学院团委书记吴庭芳、副书记章斐然、青年教师代表、学生骨干等参与活动,现场洋溢着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研讨会现场照片
沉浸式教育:经典诵读激荡初心
活动在《雷锋颂》的深情朗诵中拉开帷幕,校广播台邱策同学以铿锵声线再现了雷锋同志“出差一千里,好事一火车”的奉献轨迹。当“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经典语录回响全场时,不少学子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传承”二字。随后,全体团员青年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嘹亮歌声中,大屏幕同步播放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乡村的纪实影像,将志愿精神具象化为身边榜样。
学生代表诵读《雷锋颂》
深层次研讨:多维解读精神内核
在专题研讨环节,校团委书记吴庭芳指出:“新时代青年要像雷锋那样,既做理想信念的坚守者,又当脚踏实地的行动派。”她特别强调,今年学将实施“三月春‘锋’暖,薪火代代传!”学雷锋主题青年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方式,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
团组织办公室副主任熊雄老师则表示:“雷锋的‘钉子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穿透力,当代青年要发扬善于挤和钻的劲头,在专业学习中淬炼本领,在科创实践中攻坚克难。”他以学校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努力,持续孵化,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的事例,生动诠释新时代的钉子精神。
师生热议雷锋精神
实践型共鸣:身边榜样凝聚力量
研讨会上,“寻找身边雷锋”故事分享引发强烈共鸣。教育学院李元康同学讲述了身边同学积极报名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奉献志愿服务精神的暖心事迹,艺术与传媒设计学院陈雨琪同学分享了校友巴桑卓嘎一家三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巡边守国的担当故事。当屏幕上播放张桂梅校长扎根山区教育的纪录片时,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她让我明白,雷锋精神不仅是扶老人过马路,更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坚守。”青协负责人严春动情地说。
组织观看纪录片
活动现场同步启动了学雷锋主题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成为南工学子的精神底色。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