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江西省公安厅发布消息,2025年全国高考即将拉开帷幕,为全力护航高考,江西公安精心制定18条护考措施,筑牢考试安全防线:一方面,聚焦考试公平公正,以“零容忍”态度严防严打各类舞弊行为,全力维护考点周边治安秩序;另一方面,强化服务保障,提供全方位护考应急服务,用心守护考试各环节安全,全力为广大考生营造安全、有序、温馨的考试环境。
护考助考(图/受访单位提供)
严打涉考违法犯罪
据悉,考试前期,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组织开展“2025—护考行动”,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一考点一方案”全面落实各项护考措施。考试期间,全省公安机关将投入充足警力,采取定点值守、武装巡逻、视频巡查、无人机飞巡相结合的方式,严格落实社会面巡逻防控“四项机制”和“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防范震慑各类违法犯罪,保障考生安全顺利参加考试。
同时,我省公安机关联合相关部门集中开展专项整治,依法查处涉嫌销售作弊器材等违法行为,严密防范利用无线电器材实施作弊等现行违法犯罪活动。对涉考违法犯罪线索立即查处,涉嫌犯罪的,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全力配合教育考试部门做好试卷运送、保管、分发等各个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严防失泄密风险,确保试卷安全零差错、零事故、零失密。
此外,我省公安机关主动对接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针对高考期间可能出现的强降雨、高温等恶劣天气,提前做好灾害风险研判,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准备,确保考试安全。
营造安静考试环境
我省公安机关主动指导、督促考点学校加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和管理,确保一键报警等安全设施运行良好,严格落实校园安检措施,指导学校安保人员加强校内巡逻防范。
我省公安机关会同相关部门集中对考点周边出租屋、网吧等环境复杂场所开展安全检查整治,组织对考生、家长入住的宾馆、酒店和考点周边开展安全隐患检查,督促及时整改风险隐患;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考点周边建筑工地以及装修场所、营业性场所、公园广场等可能产生噪声,干扰考试的单位、场所提醒警示,在考点周边主要路口设置禁鸣喇叭标志牌,严查乱鸣喇叭、车辆乱停乱放等违法行为,为考生营造安静考试环境。
畅通办证“绿色通道”
结合全省公安机关巩固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会同教育等部门深入学校、家庭广泛排查化解可能影响考试安全的矛盾纠纷隐患,立即化解、多元调解,力争将矛盾纠纷隐患化解在考试前。
考试期间,我省公安机关将在每个考点设立临时勤务点,配备足够警力,加强场外疏导,劝导陪考、送考家长不在场外聚集。同时,开展考点及周边视频巡查,及时妥善处理考生和老师报警求助,按要求设置管理好防冲撞设施,有力维护考点治安秩序。
在服务考生方面,我省公安机关畅通高考办证“绿色通道”,落实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措施,为高考考生办理居民身份证提供快捷、周到服务。
据悉,江西省内户籍考生可以在全省任意具有办理户籍业务职能的派出所申请办理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业务,因时间原因无法及时领取的,可以申请办理临时居民身份证并当场领证。
针对遗失或忘记携带身份证件的考生,我省公安机关在所有考点设立临时身份证明服务点,采取信息化手段进行身份识别认证,现场出具临时身份证明,确保考生及时顺利参考。
同时,公安交警部门将强化指挥调度和接处警服务,依托交警特巡警“铁骑”,在送考车辆和考生集中出行的主要路口、路段设立护考小分队,加强通往考场沿途点段的巡逻,为遇到交通拥堵、发生交通事故以及忘带身份证、准考证和走错考场的考生提供应急援助服务。
快速处置突发警情
我省公安交警部门将优化考点周边道路交通组织,完善交通设施,充分挖掘考场周边停车资源,开辟临时停车场地和停车泊位,设置停车引导标志,为送考车辆提供便利,必要时在考点门口和周边路段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严密强化对城市主干道、快速路等重点道路的交通态势监测,加大路面警力投放力度,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处置交通拥堵与交通事故等突发警情。
对发生涉及考生交通事故的,迅速出警、快速处理,必要时安排车辆转送考生。对服务保障高考用车、接送考生车辆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教育警告后及时放行。
据了解,高考期间,我省公安交警部门将通过线上平台提前发布路况信息、出行预警提示及考场周边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引导送考车辆合理出行。
◎文/新法治报·赣法云 龚辰欣 记者程呈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